产业动态
OpenAI与博通达成合作。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间,OpenAI和博通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10吉瓦的定制人工智能加速器,OpenAI将设计加速器和系统,与博通合作开发和部署。通过自主设计芯片和系统,OpenAI能够将其在开发前沿模型和产品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直接融入硬件,从而解锁新的能力与智能水平。这些机架将完全采用博通的以太网及其他连接解决方案进行扩展,并将在OpenAI的设施及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进行部署。
阿里云宣布下调部分云服务器ECS产品价格。阿里云发布公告称,将于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0日12时起,调整部分云服务器ECS产品价格。本次价格调整涉及的地域包括法兰克福、东京、迪拜,调整的规格族包括ecs.c9i、ecs.g9i、ecs.r9i、ecs.ebmc9i、ecs.ebmg9i、ecs.ebmr9i,价格降幅含包月价、包年价及节省计划价格。本次价格调整仅适用于上述包月价、包年价格及节省计划在生效日后所发起的符合条件订单,包括新购、续费、升降配等。
Windows10即将“停服”。微软公司将于10月14日起,停止对Windows10系统提供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这意味着大量用户的电脑可能更容易遭到网络攻击。微软表示,虽然安装Windows10系统的设备还可以继续运行,但将不再接受定期的安全更新,同时部分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会减弱。另外,微软还建议用户尽快升级到Windows11系统,但实际上,一些旧电脑并不符合运行新系统的硬件要求。因此,这些用户要不选择更换设备,要不就要花30美元或1000个微软奖励积分来注册微软的扩展安全更新程序。
三大运营商宣布eSIM手机业务落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先后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正式开展手机eSIM运营服务商用试验。其中,中国联通于9月初率先获批,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紧随其后于10月落地,标志着eSIM技术在国内正式突破物联网、智能穿戴领域边界,迈入手机端商用新阶段,为数字经济终端连接创新按下“加速键”。
阿里巴巴与海尔全面战略合作。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近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全面AI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海尔的全生态布局与阿里的全栈AI能力优势,共建数字产业新生态,加速产业AI创新发展。根据协议,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将聚焦AI+云、电商、全球化等核心领域,为产业AI转型探索新路径。
中国移动:探索十万卡级智算中心建设。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将全面推动数智设施升级,强化AI+能力供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持续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国移动要打造高效智算设施。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加快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强化智算互联互通和供需对接。探索十万卡级智算中心、量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算电协同,持续做优“通智超量”算力一体化供给。
比亚迪中标新加坡L4级智驾巴士试点项目。10月11日晚,比亚迪商用车官微宣布,比亚迪中标新加坡智驾巴士服务试点项目,也是新加坡首个L4级自动驾驶巴士的官方项目。该项目由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主导,要求首批巴士采用电动驱动,并计划于2026年年中率先在纬壹科技城一带的191号路线,以及滨海湾和珊顿大道的400号路线,进行无人驾驶巴士的测试;试点期间,该巴士可载16名乘客,车费与一般巴士相同。
政策速递
福建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
主要内容
研发经费奖补:对年度研发经费支出高于200万元且较上年增长1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按增量的6%给予补助,最高600万元,省市县按8:1:1分担,部分可“免申即享”。
规上企业研发覆盖:实施“全覆盖两提升”行动,到2026年底,推动年营收1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左右;到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并显著提升机构覆盖率。
平台与机构建设:对新获批国家级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并给予后补助,鼓励省外研发机构在闽开展合作。
科研攻关与高投入支持:对牵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1000万元;对研发占比超5%或自主研发费超2000万元的企业给予计划指标倾斜。
国企与金融保障:提高国企研发考核权重,推动其研发投入增幅高于营收增幅;设立科技金融专区,运用再贷款、担保、保险等工具支持科技型企业。
政策创新点
“免申即享”扩面:研发奖补、科技保险等政策依托省级平台实现自动兑现,降低企业申报成本。
研发准备金制度试点:鼓励企业提前规划研发投入,并在项目申报中享受加分和优先推荐。
企业出题的科研机制:链主企业可主导编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实现科研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引入创新积分制、专属产品及政府引导基金,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广州市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
主要内容
发展目标:到2029年,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到2035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发展方向:精准培育智能无人系统等6大未来产业,建立“6+X”发展监测机制,动态调整产业体系。
主要任务:实施产业技术策源、基础设施支撑等8项行动,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成果转化“广州模式”、培育硬科技企业、发展耐心资本等。
政策创新点
动态监测机制:建立“6+X”发展监测机制,根据技术与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跟踪培育新赛道,保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成果转化模式创新: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推动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协同发力,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成果转化模式。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组建百亿规模科技创新基金,探索“母基金+参股+直投”联动机制,形成全周期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引导长期资金参与未来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