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马斯克xAI正寻求200亿美元融资。据报道,马斯克的xAI Holdings正在与投资者洽谈,计划为其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和社交媒体业务筹集约200亿美元资金。如果交易顺利完成,这笔融资将成为史上第二大初创公司融资,仅次于OpenAI今年早些时候的400亿美元融资。据悉,交易完成后,xAIHoldings的估值将超过1200亿美元。
Waymo未来或向个人销售自动驾驶汽车。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透露,Waymo未来有可能向个人销售自动驾驶汽车。皮查伊在谈到Waymo的长期发展策略时表示,公司计划继续拓展合作,例如目前在迈阿密与Moove合作、在奥斯汀与Uber合作,接下来还将在亚特兰大展开新项目,也提到了未来关于个人所有权的可能性。早在2018年,Waymo就曾探索这一方向。当时,Waymo与克莱斯勒签约生产自动驾驶版Pacifica,双方也讨论了未来如何将这类车辆售予私人用户。
2024年中国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在安徽合肥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报告显示,2024年浙江凭借人工智能产业实力提升首次跻身引领者梯队,超越广东、上海、北京位居区域潜力第一;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方面,安徽凭借智能算力跃升与场景应用创新首次位居中国第五位。在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广东以80.5分位居榜首。报告指出,头部科技企业与人工智能原生企业的竞合关系深化,传统科技企业通过全栈技术布局强化金融、医疗、教育等核心场景渗透,而人工智能原生企业则在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芯国际将于2025年完成5nm工艺升级。中芯国际将在2025年完成其5nm芯片的开发。通过使用较旧的DUV设备,中芯国际将实现5nm工艺目标,但除了成本增加之外,其良率将仅为台积电在同一技术上的三分之一。目前尚不清楚中芯国际何时会开启5nm晶圆量产。但早在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转载的一则信息就预测称,中芯国际将于2024年下半年将其工艺升级至5nm,目前看来进度低于预期。
OpenAI GPT-4o AI模型再升级,重点提升了智力和个性。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4月25日在X平台发布推文,表示升级GPT-4o模型,重点提升了智力和个性。OpenAI在发布GPT-4.1,以及o3和o4-mini模型之外,并未停下改进现有GPT-4o模型的脚步。OpenAI于今年3月升级GPT-4o,变得更直观、更具创造力,并提升了协作能力,且在指令遵循、编程表现和沟通风格上,更加清晰流畅。
Kimi发布全新通用音频基础模型Kimi-Audio。Kimi发布新的开源项目——全新通用音频基础模型Kimi-Audio。据介绍,该模型支持语音识别、音频理解、音频转文本、语音对话等多种任务。
OpenAI发布新图像模型。OpenAI宣布,全新模型gpt-image-1现已通过API向开发者全面开放,目前也已经被包括Adobe、Figma在内的主流创意平台采用。模型特点包括:更高精度、逼真度更强的图像;多样化的视觉风格;精准的图像编辑功能;丰富的世界知识;一致、清晰的文本渲染。OpenAI介绍,gpt-image-1在生成图像时,会首先构建图像专用的token,图像的生成成本均与所需token数量成正比。因此,图像越大、质量要求越高,生成过程所需的token也会随之增加。
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发布2.5版本新模型。建模精细度上大幅提升,实现超高清的几何细节建模,表面更平整、边缘更锐利、细节更丰富,有效几何分辨率达1024,从标清升级到高清画质。在模型架构上,混元3D v2.5也实现全面升级,总参数量从1B提升至10B,有效面片数增加超10倍。混元3D AI创作引擎全面更新至v2.5模型底座,同时免费生成额度翻倍,提升至每天20次。
大湾区(东莞)人工智能联盟成立。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发布会召开,大湾区(东莞)人工智能联盟在东莞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华为、OPPO、vivo三家公司领衔18家重量级单位完成签约,首批成员覆盖通信运营商、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龙头企业。东莞力争到2027年可调度使用智能算力规模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引进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政策速递
北京经开区发布“科创二十条2.0版”等产业政策 全力打造创新高地。此次发布的“科创二十条2.0版”是在2022年“科创二十条”基础上的升级政策。3年来,“科创二十条”安排约100亿元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近千家企业,在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成果显著。如今的2.0版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导向,每年计划投入300亿元专项支持资金,推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硬核创新型企业,汇聚优质创新发展要素,打造一流创新产业生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到2027年,经开区力求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27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200家等目标,形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