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勾勒科技人才“未来式”蓝图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4月19日,宜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大会举行。从与无锡四大创新合作平台的战略合作,到重点产业集群卓越工程师培育行动的发布,再到“宜居无忧”人才安居政策升级包、“兴业无忧”人才金融产品服务包的发放等,在这一系列精心谋划、高瞻远瞩的布局之中,宜兴朝着科技人才工作的新高峰奋勇攀登,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接轨前沿的跨越式进阶,精心勾勒科技人才“未来式”蓝图。
主动靠前
链接四大创新合作平台
提速人才集聚需要“顶天立地”,除了要以目标格局“顶天”,还要以落实有效“立地”。去年,无锡布局建设四大创新中心,全面整合双招双引力量,进一步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三角地区的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合作,链接优质科创资源。宜兴迅速响应,第一时间主动对接,选派精锐专员奔赴前沿阵地,开启紧密对接。
乘势而上,此次,宜兴与无锡市四大创新合作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强资源对接,通过“前线”紧密联系加后方强硬保障的模式,全面“走出去”引资源。
打造优渥土壤,培育科创“竹海”。近年来,宜兴持续练好内功,用最优平台承接最优资源。据了解,目前,宜兴累计建成无锡市级以上科创载体63家,实现无锡市级以上科创载体在宜兴各板块全覆盖,累计建成飞地12家、居无锡大市第一。科技招商的突破成势,释放着创新驱动力。此次大会上,生物医用微电子芯片及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面向急救场景的大流量便携式医用制氧机研发及产业化等15个科技招商项目签约落户。今年,宜兴出台了科技招商专项行动方案,通过高层次人才创业、技术成果转化、产业要素迁移三项工程导入科创资源,打造区域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借力借智、借梯登高,宜兴还发起成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联盟,汇集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孵化载体等科创资源,为技术供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协作平台。
背靠产业
政策和机制将全盘升级
人才工作唯有背靠产业才能根深叶茂。“今年我们将对政策、机制等进行全盘升级,以站位高远的布局为未来3至5年人才工作夯实基础。”宜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陶都英才政策正在进行5.0版本升级,以更为精准的政策滴灌培育人才森林。
以全链条思维谋人才大局。在招引端,以专业力量“破局开路”,宜兴打造“城市HR”,成立人才发展有限公司,以专业化的市场手段为宜兴地方发展导入各类人才。在培育端,宜兴围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3+3+N”重点产业集群,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达成合作,为各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定制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更好推动企业创新,将更多实验室的“关键变量”转为“发展增量”。
在留用端,人才服务全面升温。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类“烦心事”,宜兴都提前预判、贴心化解。今年,宜兴重磅升级“宜居无忧”人才安居政策包:对来宜找工作的人才,人才驿站可提供最长90天的“免费住”;在宜工作的人才,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并享受相应的租房补贴;宜兴即将发放人才购房券,实现人才全覆盖,来了都能有。
此外,宜兴将服务触角向多方位延伸。如针对陶都英才开设的金融服务窗口全新升格为人才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关注重点从人才个人领域上升至人才事业,且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而这类金融服务产品不仅人才可享受,“人才含量”高的企业也能享受。
向下扎根
激活“院士经济”超动能
去年10月,在丁荣军院士的引荐和见证下,中国中车单笔最大的投资项目——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宜兴)建设项目在宜兴经开区竣工投产,成为“央地合作、双向赋能”的成功典范。今年3月,由褚君浩院士牵头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Ⅲ-Ⅴ电池研究中心落地宜兴。如今,院士群体极大提升了宜兴人才队伍的含金量,成为宜兴科技创新、双招双引领域当之无愧的“金招牌”。紧扣“3+3+N”产业体系,宜兴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拥有一个或多个院士工作站的发展格局。
“院士工作站以每年3家的速度增长,总量达到9家,领跑县级市。”宜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值得关注的是,在9家院士工作站中,近8成为非宜兴籍院士设立,“院士之乡”释放出了不一般的“才富”集聚效应。雅克科技携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为宏,与他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华东理工大学—雅克科技先进材料联合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共同推动前驱体、电子特气、LDS输送系统、光刻胶等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助力雅克科技从传统化工企业迈向集成电路新赛道。
在今年的第六届宜兴太湖湾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中,宜兴将精准聚焦产业,瞄准高精尖人才,开设院士团队专项赛,让院士招商、大咖招商拓宽宜兴科创“朋友圈”。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