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大学(港大)地球科学系助理教授刘昕博士领导的团队,与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地震学家合作,研发一种有效视化地下含有流体的岩石的崭新方法,有助于水和油等地下流体资源的开发,可应用于建构城市地质灾害和海啸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增进人们对水循环过程的了解。

  “背景噪音差分伴随层析成像”为城市和海洋地域勘探研究提供了简易兼具经济效益的方法,其主要利用便携式装置-地震仪(seismometer)作为研究工具,探测地球的自然振动,记录地面上下、南北和东西的三维方向运动。新方法在地震仪所覆盖范围作探测及制备地层成像,揭示地震波在土壤和岩石中的传播速度,识别地下岩层中的液体 — 水和油。在某些地点,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相比其他相同深度的地域慢很多,即表示地层中有流体。新方法适用于寻找地下水和油资源,而无需昂贵的钻探工序。其应用于城市环境,可以在目标区域部署一系列的陆地地震仪;应用在海洋中,可以在海底安装一排海底地震仪(OBS)记录背景振动。新方法可用作制备城市和深海地层的精细影像,在地震仪覆盖的区域正下方建立一个精细的影像,提供松散土壤/ 沉积物和含流体的岩石位置的信息,锁定地震波速度较慢,即含流体地域的位置,以此评估城市地质灾害、实施海啸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增进人们对海底水循环的了解。这项科研突破有着巨大的潜力,为人类塑造一个更绿色、更安全、更美好的未来。新方法具潜力改变人们发现和利用水和油等流体资源的方式,有助增强对城市安全评估的准确性,深化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从高效的资源勘探,至有效地预防灾害、促进可持续的环境管理实践,新方法都可以起到实质的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的裨益。

  资讯来源:香港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