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18 15:3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489/2021-00019
发文日期
2021-03-18
公开日期
2021-03-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其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经济,科学,技术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和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市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持之以恒抓好创新布局优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资源集聚以及创...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和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市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持之以恒抓好创新布局优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资源集聚以及创新氛围营造等重点任务,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预计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6%,保持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9%,位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48.33%,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水平;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我市位居第12位、地级市第2位。

(一)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实现新优化。坚持战略思维、超前眼光,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一是制定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大背景,牵头制定《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勾勒“一核十园多点”的创新发展格局。举办“智汇长三角 科创太湖湾”全媒体新闻行动,先后赴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8个城市进行宣传推介,联合苏州、常州发布《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二是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聚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揭牌成立,实现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突破。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6个项目入选新一轮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库,占全省入围总数的20.7%。三是创新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机制。研究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健适医疗、和誉生物、合全药业、泛生子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141.35亿元。

(二)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跃上新台阶。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靶向发力、精准扶持,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持续壮大。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攀高。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通过评价企业达到5044家、同比增长36.1%,位居全省第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30家,同比增长44.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二是“三类”企业培育再加力。加大雏鹰、瞪羚以及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入库企业分别达到1206家、547家和63家,127家企业实现梯次升级,全年10家培育企业实现上市。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再提高。获批建设江苏省高品质轴承钢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累计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2家,其中省级以上达到603家、位居全省第二。宝通股份、先导智能获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占全省总数20%。

(三)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新增强。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民生发展大领域,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一是更高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攻关。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领域,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69项、下达科技发展资金6.8亿元;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5项、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立项17项、省科技成果转化立项8项。二是更实举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布《无锡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紧急启动市应急防治科技专项,34个项目获立项支持。以智慧城市(物联网)为申报主题,列入国家“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城市行列。三是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富民惠民。组织实施市级社会发展科技示范类项目17项,推进一批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新建省级“星创天地”3家、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家,推荐省科技特派员93名,示范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取得新进展。秉持全球视野,链接高端资源,全力构建开放创新“强磁场”。一是产学研融合有深度。持续与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新增江苏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11家新型研发机构。策划举办2020无锡市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洽谈会,46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资金达10.59亿元。制定出台《无锡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试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60.2亿元(全口径)。二是招才引智添力度。开展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等各类活动72场次,招引落地科技型企业6088家。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认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62个、同比增长90%,丁汉院士团队成为我市首个获1亿元顶格支持项目,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三是科技合作拓广度。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签署《沪苏(无锡)高校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等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长三角高校与无锡产业深度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呈现新提升。聚焦科技发展创新关键环节,健全保障机制,厚植发展土壤,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是加快构建科技孵化育成链条。加大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32家、省级众创社区试点2家,其中无锡中科芯双创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国家级集成电路专业化众创空间。二是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优化调整企业入库和贷款审批流程,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达到71.7亿元、同比增长26.9%。落实天使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偿政策,7家创投机构、13个天使投资项目申报入库。三是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获批建设江苏省高级安全辅助驾驶汽车安全测试验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新建5家市级技术创新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家市级资源共享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有96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举办2020中国无锡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445个项目参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力度还不够大、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与重大创新平台布局还不够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全力解决。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攻坚再出发的重要一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阵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创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科技动力。预期目标是: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到67.8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60亿元,引进科技型企业5000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00个。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突出“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发展强引擎。强化“一带一区”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一是高标准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对标最高标准和发展实际需求,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加紧制定出台一批具有较大突破性、较强竞争力的支持政策,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太湖湾科创带内集聚发展。紧扣太湖湾科创带发展定位,加快形成“四个一批”发展格局:即拓展提升一批特色功能园区、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聚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标识度和影响力。二是高水平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制定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宜兴环科园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增强自创区源头创新能力、技术引领能力和融通创新能力。探索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改革,推进园区整合提升和功能优化。三是高效能放大“一带一区”引领作用。加强太湖湾科创带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协调联动,积极探索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加快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辐射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二)突出创新主体培育,着力壮大创新驱动动力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一是持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发动挖掘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筑牢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根基。坚持对标找差、目标导向和上下联动,积极借助大数据全面挖掘优质后备企业资源,深入开展跟踪辅导与精准服务,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持续打造梯次并进企业集群。优化完善雏鹰、瞪羚以及准独角兽企业入库培育、遴选评价办法及指标体系,加快形成梯次提升格局,涵养创新型企业“蓄水池”,新增入库企业分别达到800家、300家和40家。三是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布局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实力,推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80家以上。

(三)突出技术攻关布局,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技术攻关布局突破,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一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发挥驻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积极争取深海前沿领域国家实验室布局;持续加强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制定出台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及管理办法,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机”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领域,启动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综合运用“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形式,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组织我市优势院校、龙头骨干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或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立足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目标,积极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是强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集聚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积极营造产学研医融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召开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持续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四是强化社会发展及农业科技支撑。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改善民生福祉紧密结合,加大生态资源、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力度,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加大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筹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样板”。

(四)突出创新资源集聚,着力塑造开放创新新格局。积极探索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等重点高校院所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与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精心策划举办“百校无锡行”和“百企院校行”等系列活动,持续拓展对接合作渠道。二是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继续把科技招商摆在突出位置,用好科技招商人才地图,依托各板块、园区积极赴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常态化开展专题科技招商活动,持续壮大城市创新合伙人队伍。精心组织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外专人才计划”和各类引智项目,持续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便利化,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加强创新开放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一体化进程,强化长三角范围内跨区域、跨领域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和优化整合,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持续拓展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的科技对接合作,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五)突出创新环境营造,着力提升创新创业吸引度。以构建“四大体系”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健全科技创业孵化体系。修订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和绩效评价办法,引导多元化主体提升建设一批科技孵化载体,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新增孵化面积105万平方米。二是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加快推进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无锡分中心建设,大力培育技术经纪人,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三是做强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风险补偿为特色、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投融资体系,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协同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四是构筑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准确把握当前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动向,结合无锡发展实际,高质量编制《无锡“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2021-2025年)》。立足“十四五”无锡创新发展,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创新政策供给,不断加大在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绩效评价、成果转移转化、科研权益分配等领域的改革突破,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扎实推进《无锡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筑牢科技创新法治保障。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版权所有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主办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17

党政机关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